近日,满载92标准箱、20.5兆瓦光伏组件的集装箱专列,从江苏常州东货场驶向新疆乌兰乌苏站。这是国铁上海局南京物流中心首趟光伏板专列,既实现货运突破,也标志着铁路光伏运输模式迭代,将为西部地区光伏新能源规模化供应提供高效、安全的物流保障。
近日,满载92标准箱、20.5兆瓦光伏组件的集装箱专列,从江苏常州东货场驶向新疆乌兰乌苏站。这是国铁上海局南京物流中心首趟光伏板专列,既实现货运突破,也标志着铁路光伏运输模式迭代,将为西部地区光伏新能源规模化供应提供高效、安全的物流保障。
长期以来,传统运输模式是光伏高精材料运输的“绊脚石”。光伏组件对运输稳定性、时效性要求严苛,但传统模式的短板在实际场景中屡屡凸显。光伏板集装箱运输则破解了这一困境。南京铁路物流中心的“棚改集”方案,并非简单换用运输工具,而是重构物流流程:客户可到货运场提空箱,将装卸点前移至工厂,装箱后直接吊装上火车;到站后客户提箱即可离场,无需在货场反复装卸。这既能让货物“快进快出”、缩短作业时间,又可从根源解决站场拥堵问题,降低货运破损率,为高精光伏组件提供安全高效保障,真正实现运输难题的根源性解决。
从更深层看,这趟光伏专列的开行,标志着铁路光伏产业链与物流链已实现协同升级。运输模式从早期单一公路,到兼顾灵活与覆盖的公铁联运,再到如今高效的集装箱专列,每步优化都围绕“提效降险”。它适配光伏组件大规模运输需求,借助铁路高稳定性筑牢西部新能源项目供应链,点对点直达降低物流成本。待常态化运行,将成为光伏产业“降本增效”关键支撑,推动物流与新能源融合,为“双碳”目标注入更强产业链动能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这趟专列的意义远超运输本身。它把长江之滨的光伏组件运往西北,更将绿色能源“动能”输送至能源紧缺处,在缓解西部新能源供给缺口的同时,也能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,堪称铁路物流升级与国家战略落地相融共进的生动范例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 黄洪涛 严密)
[编辑:周怿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