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创新破内卷:隆基绿能差异化创新重构光伏发展范式
来源:澎湃新闻·澎湃号·政务 | 作者:三秦光伏网 | 发布时间 :2025-09-11 | 2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内卷影响下,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遭遇亏损,业绩阴云笼罩整个板块。不过,阴云之下也有积极信号。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隆基绿能”)半年报显示,公司同比大幅减亏26.61亿元,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大幅下降37%和23%,基本面传递出逆转的信号。

深入财报可知,隆基绿能逆转与HPBC2.0组件的表现密切相关。上半年,其HPBC2.0组件出货量约4吉瓦,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坚定押注BC(背接触)的隆基绿能终于等来了先进技术的红利。那么,隆基绿能的这次扭转对当下全行业反内卷而言又有何启发呢?

破局:探寻反内卷差异化新路径

从不被看好、遭受质疑,到产品升级、业绩逆转,隆基绿能实现逆转的关键在于尊重常识,率先洞悉了内卷成因。隆基绿能董事长、总经理钟宝申表示,光伏陷入内卷的成因有三:一是供需严重失衡,当前产能远超全球每年600GW的装机需求;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,同质化竞争加剧,铝背场(AL-BSF)、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(PERC)、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(TOPCon)缺乏有效技术壁垒;三是国际贸易壁垒的高耸,美、欧、印度等本土化浪潮加剧了市场竞争。

受以上原因影响,国内光伏企业也陷入低价竞争泥潭。不过,随着反内卷工作持续深入,有些企业已达成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共识。聚焦眼下,光伏行业要想实现价值竞争的转向,除要借助市场、政府力量驱除劣币外,更要扶优扶强,鼓励企业创新,持续推进新技术(晶硅、钙钛矿叠层)的研发及量产。对隆基绿能而言,其押注BC的出发点就是价值竞争。

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曾表示,(BC产品)正面没有遮挡,转换效率就可以提高,发电能力就得到提升了,这是物理学最简单的道理。第三方机构数据也印证了该观点。例如,鉴衡认证的数据显示,在海南应用了BC二代技术的Hi-MO9组件,在户外正常发电量、局部遮挡发电量、立柱遮挡发电量三个核心维度全面领先TOPCon组件,累计单千瓦发电增益分别高达0.75%、32.62%、11.34%,呈现出超强的综合发电能力。此外,在国内BC产品较TOPCon产品溢价9%-13%,在欧洲工商业场景和户用场景中,BC产品较TOPCon产品的溢价则分别为35%和114%。

从最新的半年报看,隆基绿能不仅打通了BC技术的差异化创新路径,更全面提升了BC产品的性能,占据了价值竞争的主动权。目前,HPBC2.0电池的量产良率超过了97%。此外,其还表示随着BC产能的持续增加,每个季度BC产品的销售占比会显著提升,推动平均毛利率水平提高,其希望能够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毛利和费用持平。

显而易见,半年报传递的积极信号只是一个开始,隆基绿能不仅成为业内首批找到破卷路径的企业,更有望率先迈入发展的正循环。

重塑:鼓励创新提升标准门槛

回顾光伏发展历程,该行业本就是技术驱动型产业,技术路线争夺决定了企业的命运。没有创新引领,便没有行业的未来。

以TOPCon技术路线崛起为例,该技术便站在了PERC技术的肩膀上。数据显示,TOPCon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8.7%,高于PERC电池的24.5%。同时,两者产线具有良好的兼容性,PERC产线可以较低成本升级为TOPCon产线。于是,TOPCon取代PERC成了市场主流技术路线。

然而,技术发展无止境。TOPCon短短两年便耗尽了技术红利。当前,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等头部企业的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已超过26%。部分厂商的效率更接近或超过27%。考虑到叠层电池技术成本高、钙钛矿材料衰减等问题,TOPCon当前也面临转化效率见顶的危机。

从竞争的角度看,TOPCon技术转化效率见顶,既对押注该技术的企业是利空,也不利于中国企业巩固领跑者地位。解决技术问题的唯一办法便是创新。眼下破局,既要有隆基绿能这样的创新型企业牵头创新,也要国家层面鼓励创新,扶优扶强,发展先进技术,引导先进产能布局。钟宝申呼吁,国家要根据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特点,实施差异化政策,鼓励技术创新,保护原创。针对电池片等下游环节,可通过提高准入标准的方式驱除劣币,让能够提供更高质量、更优产品的企业更好发展。

目前来看,高效组件效率的分水岭是23.8%。现有产品中满足该门槛的除HPBC2.0组件外,部分N型组件也达标。某种程度上讲,这些效率领先的产品亦是行业稀缺的先进产能。最新消息显示,华电集团等央企已将23.8%设为招标的门槛。在隆基绿能副总裁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张海濛看来,招标方设置技术门槛有助于鼓励企业创新,推动行业驱除劣币。若创新企业无法通过创新获取收益,整个行业便会失去创新乃至发展的活力。隆基绿能不希望光伏从朝阳行业变为问题行业。

正名:创新引领光伏发展新范式

除了创新破局,重塑面貌外,隆基绿能还用行动证明了创新引领、宽研窄投发展范式的意义。据了解,隆基绿能率先在行业内掀起“BC革命”的时间可追溯到2021年。彼时,面对同行大干快上建设TOPCon产线,隆基绿能选择从第一性原理出发,回归常识,押注创新,全力发展BC技术。从后续发展来看,其押注BC并非无把握之战,而是把握之战。到2023年上半年,隆基绿能便实现了HBPC(高效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)电池的量产。转化为何如此快?

深入看,隆基绿能快速完成技术到产品转化的背后离不开其创新引领、宽研窄投发展范式的积淀。据了解,在往期研发中,其会兼顾多条技术路线,BC技术仅是其中之一。有了往期积淀的加持,隆基绿能不仅快速实现了BC产品的量产,还筑起了一道宽阔的专利护城河。截至今年6月底,隆基绿能已获得480项BC电池组件专利。此前,李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,如果有企业要走BC这条道路的话,大概率会撞上他们的专利墙。

从行业发展层面看,隆基绿能创新驱动、宽研窄投的发展范式,恰好是绝大多数同行当前所缺失的,尤其是那些依赖资本快速构建产业版图的新进参与者。隆基绿能可以通过创新推动BC技术效率提升,可以通过创新推动BC产品降本。相比之下,新进参与者要么依靠低价竞争谋生,要么花钱升级产线。然而,这些企业长期做着亏本买卖,又何来利润升级?

关于未来发展,钟宝申表示,公司将坚持两个“领先”:一是产品领先,坚守科技“智”造,持续推进新技术研发量产;二是客户价值领先,坚持多场景融合,打造客户多场景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,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,让客户获得更加便利的绿色电力解决方案。值得注意的是,隆基绿能创新引领、宽研窄投的发展范式不会变。未来,伴随着反内卷持续深入,隆基绿能发展范式的价值亦有望启发同行。光伏发展,惟创新者进!


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三秦光伏网"的作品,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三秦光伏网”!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三秦光伏网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内容仅供参考、【三秦光伏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和完整性、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

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及时与【三秦光伏网】联系,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联系方式:

-电话:[18992227559]

-邮箱:[md@sxdbd.com]